第867章杨秀清:朕最懂选举了!东殿国人:吴王给得太多了!
杨秀清背着手,望着窗外渐沉的落日,忽然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对了,那个投票是记名还是不记名?”
当夜,秦淮河畔的“金田阁”灯火通明。这家以金田起义的“金田”命名的酒楼,是天京城里两广老兄弟最爱去的场所。三楼一间富丽堂皇的雅间里,黄文铜正拎着锡壶给一桌东殿亲兵斟酒。
“哥哥们可知天京的福利?”黄文铜故意压低声音,却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不仅有分房子,子女还能进学堂,病了去公医院——连棺材板都管!”
“吴王仁义啊!”张朝爵拍开一坛陈年花雕的泥封,醇厚的酒香立刻弥漫整个斗室。他给每个人面前的青瓷杯都满上,继续说道:“最低一级大头兵都有月饷十银元,哪怕当不了兵了,也会安排力所能及的差事或者分配东北的肥田,100亩起!逢年过节,还有额外的赏赐”他掰着布满老茧的手指头数着,油灯的光映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显得格外红光满面。
即将前往东的北王阿贵多喝了几杯,想起在汉城的日子,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来:“咱们在汉城连伤药都得自掏腰包。”
“还有呢!”黄文铜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牛皮信封,神秘兮兮地推到桌子中央,“罗总理麾下大同会的兄弟说了,东殿兄弟在朝鲜、日本打拼多年,个个都是好样的.”他故意停顿了一下,慢慢打开信封,“喏,只要你们肯入大同会,这些就是会里其他兄弟和吴王给你们的一些心意。”
一叠太平银行的钞票从信封中滑出,在灯下泛着青蓝色的光泽。满桌人的呼吸都为之一窒——那上面赫然写着“壹拾圆”的字样。
雅间里顿时鸦雀无声,只能听见窗外秦淮河上的画舫传来隐约的丝竹声。
“这这合适吗?”一个三十来岁亲兵怯生生地问。
黄文铜哈哈大笑,拍了拍那亲兵的肩膀:“怎么不合适?你小子当童子兵的时候才十一岁,今年都三十大几了替天国打拼了二十多年,功劳苦劳一大堆,就是我们大同会最需要的人才!”他举起酒杯,“来,干了这杯!明日我就带你们去入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