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之后,德川幕府的大人们终于认识到这种边打边谈的状态如果继续拖延下去,只会进一步削弱幕府的威信和武力。虽然此时日本全国的武士数量严重过剩,人数起码几十万,说不定都能上百万。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空有一个名头的“下士”甚至严格来说都算不上武士的脱藩浪士,真正直属德川幕府的直参武士仅仅只有两万多人。即便算是这些直参武士的陪臣——就是家臣的家臣,顶天就是十来万人。
而其中真正能上战场的精壮是不会超过五万人的,而且这批人中的大部分还得驻扎各处,多数还有公务要管,不可能都集中到江户打仗——这批人与其说是职业军人,不如说是幕府的公务员,所以幕府可以动员的机动部队非常有限。
至于召集没有家禄可以吃的浪士或是各藩下士出阵,又涉及到幕府直参的扩招——拉人家入伙上战场抗清、抗法、抗英、抗美,高低总要给一个直参的位子和一份家禄吧?
这个幕府直参可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是一份可以传子传孙的职位,和隔壁大清的八旗兵差不多的。
这要一次扩招个两三万,哪怕平均只有五十石俸禄,一百到一百五十万石就出去了。
而德川幕府的天领才多少?现有的五千旗本、一万多非旗本的直参已经吃掉了许多,而且幕府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开支要应付,早就入不敷出,根本就没有盈余可以用来扩招直参的。
而且匆忙扩招来的直参估计也打不赢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清南洋新军——这要是再打输了,德川幕府接下去还能不能维持都难说。
所以一番算计之后,阿部正弘、松平乘全、堀田正睦等几个老中,还有以德川齐昭、岛津齐彬为首的一群身在江户的溜间大名终于达成一致,同意接受丧权辱国的和平条约。
豫园点春堂内,新鲜出炉,还有点“热乎”的卖国条约,现在就拿在翁同龢和荣禄手里,这两人的眼珠子都瞪圆了。
身为大清国的官员,不平等条约什么样他们都见识过,但是大清作为受益者的不平等条约,他们却是头一回见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