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都很忙,圣人要见他们,怎么见呢?答:挑时间约见面。
接着,这几位宰相,会把自己处理的各种事按性质以状、制、表、书、文、诏、奏、意等八种格式上报中朝。接着,枢密院接收卷宗,对其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拿给皇帝。行则行。不行则打回复议。
按制度,都需要皇帝一一过目。但事实上,皇帝根本忙不过来,大多是走个流程,看都不看或草草一看,就盖章转回给你了。
同时,皇帝通过枢密院、翰林院,遥控、指挥朝廷干活。
有难言之隐,有不打算与朝臣商量的,有不满意的,要中断某个事件流程,皇帝把意思给枢密官描述明白,枢密院草拟成文案,转发给相关执行单位、执行人。是为宣王言。
第二是内命。所谓内命,即是需要走手续,以正式的、诏书的文件流形式命令有司的事情,或者是打算不通过任何人,要乾纲独断的,也是把意思描述给枢密院,由其笔录,然后到翰林院,让当值学士起草。起草完毕后,当场带走,再转发到责任单位、责任人。
或者把翰林学士叫来,现场写。
唐代宦官干政,就是通过王言、内命这两个途径。以军权作为枢密使名分的支撑,代替主子指挥朝廷、群臣干活。
这也是唐代中官弄权的流程。
而不是什么事中官自己上手,太高看他们的智商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