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李克用的死穴——“经事两朝,受恩三代。誓于此生,靡敢失节。称帝立号,非仆深心。天下谓我何?篡非吾性。”
这是昭宗遇弑后他对王建邀他“主持大局”的回复。
可以理解为实力不济的装模作样。
加上这番话呢?——“君无常位,时移事改。即如周末虎争,魏初鼎据。孙权父子,不显授于汉,刘备微兴涿郡。得之不谢于家世,失之无损于功名。适逐鹿之秋,何惜冕服。”
翻译下:这年头,想称帝很正常,我也不是不想。以我的情况、身份,称帝不愧对谁,输了也不会背骂名,只是——“忝佩训词,粗存家法。”我有我的原则,底线。
也可以看作虚伪清高。
但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大概性格——有野心,也骄狂。记好。感性大于理性。正如他说的那些话。不是不能称帝,也不是没想过,但种种心理负担沉重,克服不了。
以及道理他都懂,但就是不改,不听。
部下劝他整肃军纪——“经营无法,仓库贫穷。我若峻法,将士走也。俟富裕,再处置。”
让他修炼性格——“李嗣昭战斗不力。怒,笞嗣昭及符存审。”河东诸将,几乎都被他亲手暴揍过。
作为诸侯,被一时好恶、凡人爱憎、江湖义气左右,为大丈夫名声所缚,儿女、家人、朋友、恩仇、部落…太多放不下,缺乏政客最起码的阴险狡毒,尤其晚唐五代这个社会,这是李克用越混越拉垮的根本原因。但也是这种性格,使得河东非常团结。福也?祸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