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素质一高,自己既掌笔杆子、又握刀把子,军人允文允武,对所谓的世家大族、进士、寒门奇才,并无依赖。我不需要你们,也能有效治理地方。
比文化,你读书人不一定比得过魏博衙兵。大头兵罗弘信被立为节度使,去世后,其子罗绍威坐堂断案,赋诗概括案件情况,以定对错。
说回原题。
大规模的失控经过代、德、宪三朝在李纯政府的努力下得到了相当约束。穆、敬、文、武、宣、懿这六十年,恢复了局部失控、偶尔失控但整体可控的局面,直到巢乱,各种妖魔鬼怪纷纷亮相。这一次乱了一百年,杀材、老百姓折腾得自己都害怕了。
再说说崇文抑武。
许多人把这个归结给赵大……
其实从中唐一开始就在不断想办法了。
到了晚唐五代,几乎全社会都在挖空心思抑制武夫,为此死掉的皇帝、节度使、将帅就不一一列举了。
崇文抑武,就是有它的必然性。赵氏只要不想宋朝变成中唐至五代这个内脏爱好者、杀人狂、强奸犯、劫犯、兽兵横行,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路边野狗都朝不保夕的社会,就必然继承。
其次,崇文抑武,不等于虐待、刻薄军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