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实,挺立,堪为乳母。
把脸捂在中间左右甩头猛猛深嗅,根据体味判断,仍是新花。
比久经人事的何虞卿多了一股独特的初刻昙香,比赵氏更圆,比可可更紧,比柔奴更密。
“十二部雅乐怎么来的。”把玩的同时,圣人一副考考你的语气。
庾道怜轻微挣扎,倾斜着紧紧收拢大腿,脸一点点泛红,控制着喉咙尽可能不发出丑声:“声无形而乐有器,器失而声遂亡,故造律。造律以黍。一黍,广积而为分寸。多而龠合,重而铢两;此造律之本…别这样…”
“后来呢。”
“自汉魏之乱,晋迁江南,中国遂没。至隋灭陈,始得两汉器、理。是时译、弘、彦之、普明之徒,相与撰定,凡十二律,为八十四调。贞观中,复修度量衡……”
“原来如此。”圣人倒在她怀里。
先秦的乐器音律湮灭了,两汉研究的成果被南朝传承,到前隋随一,才通过在建康宫找到的六朝文物制定了像样的适用各种场合的音乐。唐建立后,觉得不对味,自己搞了一套。等于两汉南北朝的乐器发音和制曲标准基本就被弃了。但贞观音律在安史之乱也大量遗失。
肃宗那会,齐人魏延陵上交收藏品——一份贞观音律手抄本。朝廷大喜过望,悉取太常诸乐器按记载磨剡,结果完工试验发音怪怪的,手抄本有问题。到圣人这,各种典礼用的音律是殷美人之父太常博士殷孙根据不知在哪找的邦周资料,以算数手搓度量衡,乃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他现在听的编钟就是殷父指导工匠打造出来的,发音也是殷氏父女和庾道怜校对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