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得后世物候学家竺可桢的考证——晚唐这会,东亚气候正处于湿润期向寒冷期转变的节点。雨热要求高的作物比如水稻,肯定没法在陇西播种。非不能,而是风险大,容易受灾。
等回去了,圣人打算和李群他们商量一下,看看种什么收益最大,或者各种作物都种一点,试验一年。
粮食安全是一级问题啊。
而今与朱温翻脸,东南诸州即便继续进贡,走襄阳、唐邓、丹凤水道的成本也太高,得尽快摆脱影响,自力更生。只要武夫肚子吃得饱,有粮食代替其他财货打赏,那就能运转下去。也就是关内十年血战导致人口大衰减,不然都不用朱温来索命,玩两年自己就得崩。
至于再往西的渭、河以及南接的洮、岷。丘陵多,拿来养马吧。能改成田的平原也要拿一部分出来改成田,持续募氓来耕作。
不是河渭缺人。
这些年中土杀得昏天黑地,关西却是风平浪静。自尚延心投降以来,最大的事,大概就是几年前延心之子无罗为部下野利特坚所杀,特坚自封讨击使。未久,大舅哥赵服趁着特坚外出打猎,率部曲袭杀之,自封镇将。后来李茂贞派兵西侵,被赵服杀退。
话说回来,战乱少,加上土著杂胡的数量大,以及吐蕃国内农奴起义带来的人口流动,河渭人口没有任何理由不增长。但你能指望他们种田吗?是,跟北边的丰、夏诸州一样,有一部分胡人学汉人男耕女织,但这是少数。
而且,就他们那技术,连二十四节气都摸不清的状态……大概就是名副其实的“靠天吃饭”了。平夏诸部和入华百十年,尚且还有一堆放羊放傻了的憨子,无论河渭。
还得整些汉人老农民过来发展农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