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顿时皱起了眉头,驳斥道:“徐人凶悍,乃必死之寇,如何修好?”
徐州的战事,已经进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阶段了。多次会战后,徐人意识到野战无法击败汴军,只据城顽强防守。
现在双方拼的就是一口气。
徐人已经有点抗不住了,前番牙军大噪,要求向南夺取楚州,打通江淮线作为后路。时溥没法,令牙将刘赞率兵往侵,惜被吴人击败。南面被断,东面淄青陈兵边境,北面是横海军,走投无路的徐人只得继续守城。
投降?
正常来说是该投降的,但谁让徐人“有种”呢——宁可战死失全家,绝不拱手让牙城!从拥兵不朝的李光弼开始,到打造银刀军的王智兴,徐卒就没消停过,太平年月都生吃人肉为乐。朝廷想尽一切办法改造这里的刁民,逼不得已时只能像后世那样——“明日校场发赏赐,不必带兵甲”,屠光了事。
但一如魏博,杀了老贼来了小贼,老一辈被杀完了,新一辈又长大了——巢入长安,时任节度使支详遣兵勤王,大军至郑州而反,血洗河阴,阖城无一存活,随后杀回彭城,干掉节度使。魏博牙兵在这帮杀材面前可称良人,至少不对老乡下手不是?
如今抗衡全忠的生力军就是这帮人。
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没有投降。大不了就是一死,俺要叫一声,不算好汉。这就是徐人被李振定性为必死之寇的原因。其实从军号变化就能洞察玄机,一开始的军号是武宁军,武宁?武宁。后来见武德宁不了,又改感化军,感化之……
“振言是也。”想起徐州兵作战时那宛若怪物的模样,全忠叹了口气,动摇的意志再度坚定——不但要继续围城,破城后还得将这帮武夫连根拔起,灭绝徐人暴力好战的基因。
“大王不要灰心。”敬翔觉得大王最近颇为泄气,许是又被武夫们惹恼了吧,建言道:“徐州让庞师古围着即可,重心还是兖、郓,待秋收完毕,粮食充足,天气凉爽,再大举征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